订单,图样是客户选的。请大家好好完成,时间就给大家三天吧!
三天后,我们将邀请李师傅、陆师傅,还有陶瓷厂的谭淳大师、博物馆的张研林一起当评委。
同时,我把这次比赛作为工坊一年一度的职工技能大赛上报给了轻工局和文化馆,这几天他们也会派人来看情况和采访的。”
陆青予对轻工局不敏感,对文化馆很敏感,她下意识觉得苏远宸有可能会来逛逛。
他已经有好几个月没有踏足过天和珐琅工坊了,陆青予突然有点发慌。看了看自己的衣服,才想起这件衣服已经穿了好多天了,袖子口都有油渍了。
“你有袖套吗?”陆青予问邓思诗。
邓思诗没有深究,给她拿了一套新的。
彭城说完后就离开了,赖鑫留下来继续监督,其他工匠去二号车间继续完成自己的工作。李长生和陆开明互相看了一眼,坐下没动弹。
徒弟们自然而然分成了两个方阵,方阵中分成了好几个小组。
完成这次作品有三个难点,一个是放大图纸、一个是掐丝镶嵌、一个是点蓝配色。
所有年轻人进工坊做得最多的就是掐丝镶嵌和点蓝烧蓝。其中掐丝不仅考验人的力度和精巧,还考验细心和耐心。点蓝考的是精确性,配色考验的是对颜色的想象。
这些工艺日积月累下来,大家大差不差。没有特别好的,没有特别差的。
但是放大图纸却考倒了很多人。
至少于方林和张少坚很少教大家图纸的绘画和制作,日常大家都是对照现成的图纸,直接进行制作的。
李长生对几个师傅肚子里有多少墨水很清楚,能教的东西也心知肚明。
在于方林张少坚的徒弟们一筹莫展,抓狂烦恼的时候。自己一号车间的徒孙们已经开始拿起笔,有条不紊地进行放大绘画了。
这就对了,拼手艺拼不过,就比画技吧。画技毕竟是景泰蓝制作的第一道工序,也是第一道关卡。
于方林从没教过画技,怎么可能赢得了?放大图案的方法只有自己人知道。李长生笑了,背着手哼着歌悠闲地离开了。
陆开明转了一圈,一号车间的徒弟们画工明显快一些,特别是曾来,看一眼就能差不离地直接放大绘画。
二号车间的徒弟们就陆青予、邓思诗擅长绘画,她们两人已经开始徒手放大了。
殷丽挨着陆青予,平时的大佬姐们儿现在期期艾艾的:“青予好妹妹,陆小师傅,帮帮忙呗。”
还有几个男学徒也在抓耳挠腮,陆伟不得不放下架子:“堂妹,有没有什么简便上手的好办法?”
陆青予自己擅长绘画,看一眼就能大致地临摹出来。但是绘画的艺术作品和用作掐丝画的图纸是不一样的。
设计图纸讲究的是创意灵感;描摹图纸、放大图纸讲究的是精确。自己能依靠绘画能力做到精确,这些人都不能。
陆青予坐起来望着对面一号车间的徒弟们,他们在热火朝天地干着,看起来确实不是第一次接触放大图纸的方法。
手中的小图样稿巴掌大小,油墨不均,纸比较薄,半透明。
有复印机就好了,能直接转换放大,想要多少倍就多少倍。可惜这个时候的复印机还没有进入中国市场。
有了!陆青予想起复印机的工作原理,笑了笑,她让章同去找一个手电筒、夹子、绳子和木条,让陆伟去找砖头、书、画架和光滑木板。
几个姑娘好奇地看着她把板凳放倒,板凳的靠背的空隙放上木条,再把小样稿夹了上去。
正对样稿的地上,摆放了几块砖头和光滑木板,再放上和圆盘一比一的白纸。
另外一边把手电筒绑在木头上,木头绑在画架上。
陆开明见她爬上爬下,好像做了个什么装置,好奇地走过来抄手看着。
陆青予布置好后,拍拍双手和膝盖,对着章同说:“打开手电筒。”
废柴流小说【feichailiu.com】第一时间更新《我在八零靠轻工成大款》最新章节。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